那麼,他們在中國為什麼沒有那麼多的人身傷害問題?
那為什麼出事的總是台灣人呢!
到了大陸,別說你沒有看過這本書!
本書將顛覆你對傳統台商、民工相處模式的舊觀念!
告訴你一些你從沒想到過的或是你有想過卻不甚瞭解的觀念!
二○○三年,經過香港、澳門到中國大陸進出的臺灣人,總數超過三百萬。中國,對於他們來說,只存在一個概念的、總體的印象。而對於其他沒有到過中國的人,他們的模糊概念則是來自於新聞、報導和聽說。然而在中國大陸發生了台商命案,那就更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是了。
但是,這個情況卻得到了某些人期望的一個結論:「中國是一個落後的地方,去那兒不是很安全的」。這些新聞報導上的案件,就成為了不斷累積的鐵證!
個案的發生是事實,是不能不承認的社會現況:「中國大陸是有治安惡化的問題」。
從較大的社會角度來說,兩地的臺灣人,因為涉及財務而發生的傷害或是命案,它們的背景及條件不一樣,所以引起的社會反應也不一樣。
臺灣人到中國大陸經商的,大多數都是以個體的形態在兩岸之間往返,其中有部份的台商會選擇在中國居留。不論是個人或是攜家帶眷的,這些臺灣人在敬進入中國社會一定時間以後,就會因為缺少了對環境的融入、對親人朋友之間和心裡依靠,而在心裡上都成為孤獨的個體。
過去的期間裡,在中國所發生的、和臺灣人有關的命案,有太多都是「隨意」的,沒有可以歸類的必然發生性,也就是說,如果符合某種條件或是環境時,似乎誰都有可能會是下一個,但事實上是誰也不知道這樣的說法對不對?
兩岸的人經過了五十年的分歧以後,思想的模式究竟差異有多大、有多遠!
我們同時也用了在臺灣社會的思考模式,去認知中國的社會結構,卻忽略了中國的社會結構有太多與臺灣不一樣的地方,而其中還有些是關鍵性的!
對中國大陸本土的人來說,他們是如何來看待這個中國的社會呢?
在中國大陸,什麼是治安問題?治安問題的嚴峻形勢究竟有多嚴肅?
實際上是這樣嗎?有心的台胞都請過來,讓我們來看看。
作者簡介
包龍星
台灣人,4年級生,東吳大學物理系畢業。
早年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多次遊歷美、英及東南亞國家。
1988年開始專注滬寧線上蘇南地區的市場經濟條件。
1989~1993年期間多次以步行巷道戰方式實地遍訪上海及南京市的大小農貿交易市場及瞭解上下交易渠道。
1997年以後在中國專注建材工業及建築市場,並同時有機會涉及化工、造紙及木材加工工業。
1999~2000年期間二次以專案經理人身份,協助中國內資企業建立跨行業項目發展工作,至2004年足跡已涉及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安徽及北京、上海等城市,對中國的市場交易、人文特性及台商情況有較多體認,特別是在實物及基層方面,都有個人獨到的見解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