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棒球小說發展小史
──《台灣棒球小說大展》代序
徐錦成
如果要問:最足以代表台灣的運動是哪一項?相信許多人會回答:棒球!
棒球,堪稱台灣歷史最久、影響最廣、最受歡迎的國民運動。棒球在台灣的源頭可溯至十九世紀末。在日據時代,嘉農棒球隊便曾打進日本甲子園冠軍賽。一九六○年代末,來自台東卑南的紅葉隊以木棒和石頭起家,成為台灣少棒熱的先聲。其後金龍少棒奪得世界少棒冠軍,將棒球熱帶進高潮。而隨著台灣的經濟起飛,台灣棒球有好幾年連獲世界「三冠王」(少棒、青少棒、青棒)。在那個年代,棒球不僅是一項全民運動,甚至是台灣人共享的認同。而如今回首,當年家家戶戶備妥國旗與鞭炮,三更半夜圍著電視看衛星轉播棒球賽的景況,就更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了。
小說反映現實,棒球在台灣如此蓬勃興旺,台灣小說中當然不會沒有「棒球小說」這一種類。
棒球小說的先驅:廖咸浩、小野、傅林統
台灣棒球小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九七七年。該年出現了兩篇頗具份量的佳作。首先是如今的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以筆名「楊槐」在《中外文學》上發表了短篇小說〈入侵者〉。緊接著是小野的〈封殺〉,它亦是第二屆「聯合報小說獎」的首獎作品。
廖咸浩的〈入侵者〉雖以棒球做為主要內容,其實更著重描寫筆下少年主人翁的青澀情愫。球賽中的成長與情場上的啟蒙互為表裡。廖局長當年應該仍是台大外文所的研究生吧,他沒繼續寫小說,真是小說界的遺憾。
〈封殺〉僅約八千字,字數雖不多,但內涵相當豐富。小說的現實情節,僅有阿財打擊與跑壘的那一段。但阿財的內心衝突頗為週折,因為他的父親在場外賭他的球隊輸球,並且要他配合。小說透過阿財短短幾分鐘的內心思緒,拼湊出一篇完整的故事。而故事其實未完,因為作者只交代「比賽將無限制的延長下去,直到有一方先得分」,究竟最後誰勝誰負,我們不得而知。這篇小說,赤裸裸地揭開「神聖」的棒球運動背後的世俗面貌,也意外預言了九○年代職棒簽賭的歪風!
稍晚於廖咸浩與小野,則是一九七八年傅林統榮獲第四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佳作的中篇少年小說《風雨同舟》。該書內容來自真人實事,寫的正是一群鄉下國小的孩子們為圓棒球夢,自組少棒隊的故事。這部充滿溫情的校園小說曾經感動許多人。二十一世紀初,傅林統將它改寫,增加了若干情節,並改書名為《唱起凱歌》重新出版(富春版,2001)。
廖咸浩、小野與傅林統的小說都出現在七○年代末,可惜這股風氣並未持續。整個八○年代,僅有陳月文以〈神投小童〉獲得第十三屆「洪建全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組優等獎(1988),勉強替台灣棒球小說延續了微弱的香火。
懷舊的故事:侯文詠、林宜澐
台灣的棒球小說,在九○年代隨著職棒運動的興起,有過一段短暫而輝煌的戰績。其中侯文詠與林宜澐可算較早起義的兩位。
侯文詠的〈超級棒球賽〉將讀者帶回睽違久遠的童年。相較於〈封殺〉之沉重,這篇趣味橫生的童年憶往式「故事」(原收錄在侯文詠《淘氣故事集》一書,皇冠版,1992)輕盈許多。懷舊的氣氛在書寫童年的小說中並不罕見,而這篇小說的成功,亦應歸功於棒球在九○年代初已然成為台灣人共同的童年記憶,侯文詠乃善用了這一具有普遍象徵意義的題材。
林宜澐的〈七月〉也藉由懷舊與回憶來歌頌棒球的美好。但他運用時空交錯的筆法,使得筆下球賽顯得立體而飽滿。除〈七月〉外,林宜澐另有一篇〈自由球〉,但並非懷舊故事。他的棒球小說對球賽的臨場氣氛掌握極佳,讀來十分過癮。
勵志的少年小說:陳月文、洪志明、李光福
少年小說部分,繼前述的傅林統、陳月文後,洪志明的〈神話故事〉(1994)及李光福的〈獨臂投手〉(1995)先後拿下第七、第八屆的「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佳作。
陳月文的〈神投小童〉訴說的是一個在球場上遭遇失敗的小投手,經過反省重新站回投手板的故事,勵志的用意十分明顯。巧的是,洪志明及李光福也持相同的筆法。
〈神話故事〉寫一個備受繼父苦毒虐待的小學生李木材,因為必須天天勞動砍柴,不知不覺中練就了棒球(打擊及投球)的技能,最後李木材加入學校的棒球隊,生活有了希望與寄託。小說的結局,是李木材漂亮的勝利,而藉由球賽的獲勝,李木材與其繼父的關係,彷彿也有了解決的轉機。小說筆法充滿勵志性質。
〈獨臂投手〉則講一個斷了右臂的小六學生林文昌,由熱愛棒球而終於成為左投手,繼而在球場上獲勝的故事。在現實中,台灣棒球賽裡尚未有過獨臂投手。為了塑造獨臂投手的堅忍毅力,小說的部分情節稍失之誇張,但以一篇勵志小說來看,作者亦堪稱用心良苦。
「紅葉傳奇」的反省:李潼、張啟疆
擅寫少年小說的李潼,在棒球小說上亦未缺席。九○年代初,他的〈洪不郎〉寫一支少棒隊,其中一名球員(洪不郎)的父親投資贊助球隊,導致球隊教練受制於金主的故事。李潼運用趣味的描寫,批判運動之外的權力與金錢的糾葛,可說與前行者小野的〈封殺〉遙相呼應。
而李潼納入「台灣的兒女」系列之一的中篇《龍門峽的紅葉》(圓神版,1999),則對台灣棒球史上不朽的「紅葉傳奇」進行反省。眾所週知,以木棍為棒、以石頭為球的紅葉少棒隊是台灣棒球史上的一則傳奇。但這群被台灣人民視為「民族英雄」的少棒球員,其實是支違規、甚至違法的球隊!因為該隊的球員頗多超齡,且是已畢業的紅葉校友,為了讓他們重返球隊,便由領隊偽造文書,以冒名頂替的方式出賽。
紅葉選手冒名事件,日後以法律收場,紅葉國小校長、教練、管理等三人,被法院認定為偽造公文與行使偽造公文罪,各被判了刑。「紅葉傳奇」蒙上了陰影。李潼在《龍門峽的紅葉》中,虛構紅葉隊中一名從未上場的候補球員做為敘述者,醒思運動精神與國家榮譽之間的微妙關係。
同樣以紅葉球員冒名頂替事件為題材的,還有張啟疆的〈胡武漢與我〉。它篇幅不長,僅約二千字,通篇是小說敘述者「紅葉球員胡武漢」的內心獨白,是一篇富涵哲理與雄辯的精品。
張啟疆是現今台灣書寫棒球小說最具成績者,他的小說集《不完全比賽》(九歌版,1999)所收的十二篇全都是棒球小說,其中多以職棒為背景。而除了寫出這第一本、也是至今唯一一本由單一作家創作的棒球小說集外,張啟疆也是第一屆「棒球小說獎」的短篇小說首獎兼極短篇推薦獎雙料得主,堪稱「台灣棒球小說第一人」而無愧。
台灣棒球小說的提倡者:兄弟棒球隊
提到「棒球小說獎」,便不得不讚揚兄弟棒球隊的功勞。一九九三年,兄弟棒球隊不但舉辦第一屆「棒球小說獎」(徵求「短篇小說」及「極短篇」兩類),也出版了兩本書。
第一本是《幸球場的決鬥》。這是一本短篇小說合集,收錄劉克襄〈幸球場的決鬥〉、李潼〈洪不郎〉、廖咸浩〈入侵者〉、楊照〈林仔埔棒球誌〉及侯文詠的〈超級棒球賽〉等五篇。這本書是台灣第一本棒球小說選集,相當程度地總結了一九九三年之前台灣棒球小說的成績。其中劉克襄及楊照更是知名的球迷、球評。該書主編張殿文對台灣棒球小說的貢獻應記一筆。
第二本是《棒球年代》。該書即是「第一屆棒球小說獎得獎作品集」,內收得獎作品九篇,分別是:短篇小說首獎張啟疆〈兄弟有約〉、短篇小說評選獎王聰威〈如果是傷懷〉、短篇小說學生新人獎謝運昌〈堤邊的追逐者〉、短篇小說評審特別推薦獎柯宗明〈九局下半〉;以及極短篇推薦獎五名:黃瑋琳〈兩人出局〉、吳明益〈關於一只界外球〉、楊敏〈陪你看棒球〉、張啟疆〈不完全比賽〉及吳立中〈成長〉。
但即使有這兩本書的出版,台灣的「棒球小說熱」仍是短暫的。「棒球小說獎」事實上也祇辦了一屆而已。一九九三年之後,台灣很少再聽見提倡棒球小說的聲音了。台灣職棒也一度因打假球、簽賭等風波而陷入空前的低迷。棒球小說的不振與職棒比賽的沒落是否互為因果,無法定論。但世紀末前夕張啟疆出版《不完全比賽》未能引起廣大迴響,無疑可算台灣棒球小說的重大挫敗。
國家的靈魂──為台灣棒球小說喝采
二○○四年夏天,拜雅典奧運會之賜,棒球再度吸引全台灣人的目光。書市上,也一下子出現好幾本關於棒球的書籍。只是其中未有一本是棒球小說。
這本書的企劃,早在二○○四年初已完成。無可諱言,當初也曾想過搭這一波「奧運熱」,在奧運比賽前夕推出本書。但出版社最後決定放緩腳步,等奧運過後再出版。原因無他:奧運棒球是一時的,小說才是永遠的。
本書所收錄的九位作家,個個是小說強棒。十篇小說,篇篇是好小說──而不只是「好的棒球小說」而已。唯限於小說性質的不同,本書並未收錄「少年小說」,期待日後有機會專出一本以棒球為題材的少年小說選集。
在二○○四年八月所出版的那一批棒球書中,有一本書取名為「國家的靈魂」。這是對棒球運動多麼崇高、迷人且貼切的尊稱啊!台灣幸而有棒球,乃至於有棒球小說。
謹以這本書的出版,為台灣棒球小說喝采鼓掌。
附記: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作家李潼因癌症辭世,得年五十二歲。
在本書編輯的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李潼的親和力與高配合度。對於編輯的要求協力,他是有求必應的。李潼著作等身,是台灣少棒小說界的全壘打王,這已是學界公論。他在本書出版之前驟然離場,令我們感到震驚與哀傷。散場之後,相信讀者們都不會遺忘,李潼熱情燃燒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