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族:李鴻章

百年家族:李鴻章
定價:360
NT $ 129 ~ 324
  • 作者:宋路霞
  • 出版社:立緒
  • 出版日期:2004-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416104
  • ISBN13:9789867416100
  • 裝訂:平裝 / 496頁 / 15 x 2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再版
 

內容簡介

晚清第一家. 影響台灣命運第一人。
「百年家族──李鴻章」:作者長期追尋李鴻章後人的足跡.,內含珍貴照片。

  曾經,半個安徽是李家的。曾經,李鴻章是大清帝國的最高使節。他一輩子辦洋務、辦外交,主張學習西方。一生只出過兩次國,都在古稀之年後,一次赴日,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一次歐美之行,戴罪卻弄了個《中俄密約》,他是忠臣?罪臣?權臣?……

  一滴水能看到大海,一個家族的百年史,就是濃縮的大歷史。
 
  百餘年前的太平天國之役,暴露了滿清皇朝政權的無能,卻也造就了一對師生、兩大漢臣──曾國藩與李鴻章。尤其是學生李鴻章,他的政治生命才剛萌芽,有誰想到那是日後的一棵巨樹,連帶使得整個家族變成一片森林。

  無奈打完太平軍、剿捻之後,證明滿清沉痾已久,日薄西山,縱然李鴻章有遠大的強國之夢,在淮軍中組建新式砲營、購買新武器、提出「洋務自強,大辦實業」戰略、興辦鐵路、上奏官派留美幼童、組建北洋艦隊等屢創「中國第一」,但依舊孤臣無力可回天!甚至年已古稀還忍辱負重,赴日議和簽下《馬關條約》,從此「大賣國賊」的罵名永難除下;兩年後,戴罪的歐美之行更弄了個《中俄密約》。這對一生倡辦洋務的李鴻章而言,不能不說是絕大的諷刺──唯二的兩次出國,都帶回影響中國命運的喪權辱國條約,為他的人生劃下不完美的句點。

  李氏家族的滄桑史並沒有結束,歷經民國、抗日、兩岸對立、文革、改革開放、經濟起飛等,亂世中,子孫們各有發展,際遇不同,其中還有我們熟悉的小說家張愛玲和美食家唐魯孫,從他們的作品中仍可窺見昔日的風華。

  作者宋路霞前後花了五年時間,跑了許多地方,走訪七十幾位李家後人和專家學者,查閱了許多資料,才完成這本縱貫李家「文章經國,家道永昌」八代、珍貴照片百餘幅的《百年家族-----李鴻章》。但是,這部「晚清第一家」的故事還在繼續。李鴻章早年辦洋務,百年來,後代開枝散葉,子孫散居世界各地,李家人真的走出去了,在中國、台灣、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新加坡、香港……他們寫著自己的生命故事,而源頭都在安徽合肥的那一口熊磚井。

作者簡介

宋路霞

  1952年生,山東濟南人,熱衷文史掌故和傳記文學的寫作,著有《百年收藏-----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收藏風雲錄》、《洋樓滄桑》、《上海近代藏書紀事詩》(與周退密先生合作)、《百年家族-----盛宣懷》、《上海的豪門舊夢》、《上海洋樓滄桑》、《迴夢大飯店》、《百年家族-----李鴻章》等。近幾年醉心於八個昔日上海豪門望族史的調查與寫作。

 

目錄

〈序言〉波浪型的家族發展

1末代相府
八千畝地、琺瑯鐘、匯款單
從熊磚井走向世界的大宅門

2文章經國
典獄長的家事與婚事
「讀書做官」變成了「招兵打仗」
曾國藩的「錢袋」李瀚章
翰林變成「綠林」的李鴻章
曾門「刺頭」「忝為門生長」

3發跡滬上
九千淮軍衣衫襤褸地開進上海灘
蘇州殺降暴露了鐵血心腸
李鶴章一氣之下回老家
李昭慶最小卻「走」得最早

4強國之夢
克虜伯大砲終生崇拜者
鐵路之難啟能難倒李某人
「請進來、走出去」的先驅
北洋大臣身邊的弟兄們

5宰相合肥
尋找李氏大宅門
「半個安徽是李家的」
蕪湖米市:李氏家族的第二故鄉
李蘊章兩眼漆黑而算盤珠絲毫不差
李鳳章才是李家首富

6豪門聯姻
太湖趙氏夫人的幫夫運
兵也淮系,婚也淮系
盤根錯節的豪門網絡

7甲午風雲
七十大壽與盛極轉衰
北洋艦隊與頤和園工程
春帆樓的屈辱與飛彈

8落日輝煌
大清帝國的最高使節
被調了包的《中俄密約》
外交史上以一當十一的超級談判
魂歸肥東

9 三子鼎立
一生都是悲劇角色

〈後記〉
附錄一:李氏家族「文章經國」四代世系表
附錄二:李鴻章家族大事記
附錄三:參考書目

 

內容連載

北洋艦隊與頤和園工程

中國海軍的創辦,經過了一個難以想像的坎坷歷程。李鴻章為這支中國前所未有的海上勁旅,耗盡了他的後半生。不巧的是這支海軍的命運很不好,這期間正撞上了千年罕見的「丁戌奇荒」,使本來就不多的海軍經費(從一八七五年起每年四百萬兩銀)也得不到落實;又撞上了慈禧太后的「萬壽慶典」,要花費上千萬兩銀子重修頤和園。慈禧個人膨脹的奢欲,使得這支艦隊的有限經費多次被挪用,無辜地蒙受了巨大損失和恥辱。李鴻章作為這支艦隊的實際首領,當然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鴻章畢竟是一個封建官僚,這是他的歷史局限使然。對朝廷,他要盡忠,尤其對慈禧,面對這個集所有男女酷吏之大成的關外女人,他明白她那超人的「處世技巧」,凡事不敢得罪;對國家,他要保衛,海軍事業乃開天闢地之宏業,屬於當時諸項國防事業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任何閃失,他必須全力維護,要保全;作為他自己,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這個官位,他還想坐下去。這麼一來,三面不能統一,悲劇就不可避免了。悲劇落在了這支新生的海軍艦隊頭上──本來就很拮据的經費,還要再移出一部分去填補昆明湖之景區。悲劇當然也落在了李鴻章頭上。這大概是老李一生中碰到的最大難題。

李鴻章原本是最早關注中國海防的,也是最為關愛中國海軍的少數幾個人之一。他多年前就看到了小日本的狡猾和野心,認為中國的主要危險來自日本。 原先清廷比較注重西部新疆一帶的戰事,鈔票和隊伍基本放在西部,而對海防之事尚未覺醒,到了一八七四年日本人侵佔台灣之後,方才大夢初醒,對來自海上的危機總算開始觀顧了。

一八七四年,總理衙門發起在沿海督撫中進行一次海防大討論,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討論,是一次為了建立中國海軍而大造輿論的思想解放運動。李鴻章最先響應,而且是暗中操縱的積極分子。他不僅自己具體提出了早就在醞釀的種種計劃,從宏觀到微觀,從眼前到將來,從經費、購船、造船,到人員的培訓、洋員的聘請、港口的選址等等,而且頻頻跟沿海督撫大員中的哥兒們寫信,鼓動他們積極相應,參加討論。他叫在家中養病的丁日昌拿出他的看家本領,把當初的「六條」再細化一些。丁日昌是頭腦最清楚、作風最實際的洋務幹將之一,在給朝廷的奏摺中,不僅講了老李認為該講的話,而且把李鴻章當時還不敢講的話也都托了出來,叫老李著實高興了好一陣兒。李瀚章人老實,辦地方糧餉和釐卡有經驗,對現代海軍本無深入瞭解,李鴻章就寫信教他,如何如何附議,話講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可謂苦心到家。所以這場表面看來是總理衙門組織的,在高級幹部中統一思想的大討論,實際是李鴻章與「鬼子六」恭親王奕訢策劃的「雙簧」。不如此也不行,如果沒有高級幹部的思想統一,朝廷憑什麼要每年拿出四百萬
兩銀給你李鴻章去買船呢?戶部和西北的疆臣不要大鬧懷仁堂了嗎?

而當各省督撫的意見基本匯齊,準備著手辦理的時候,同治皇帝卻病死了,光緒帝繼位,慈禧再度垂簾聽政,海軍之事就被耽擱了一陣。後來雖任命李鴻章和沈葆楨為南北洋海防事宜督辦,但沈葆楨於一八七九年冬又去世了,後來的差事,還是歷史地落在了李鴻章一個人的肩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6
    $129
  2. 二手書
    47
    $170
  3. 二手書
    53
    $190
  4. 新書
    79
    $284
  5. 新書
    79
    $284
  6. 新書
    88
    $317
  7. 新書
    9
    $324
  8.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