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絮語
- 作者:娜塔麗亞.金茲伯格
- 原文作者:Natalia Ginzburg
- 譯者:黃文捷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04-08-0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722418
- ISBN13:9789867722416
- 裝訂:平裝 / 38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在《家庭絮語》難以捉摸的結構當中,從那些來來去去的波浪底下,我們可以隱約地看出作者以瞬間跳接、忽前忽後的筆法,描述了她從孩童時期到長大成年人。才剛看到孩提時期的作者,隨即又見到已經結婚的作者,而這個已經結婚的作者,又跳回還沒脫離洋娃娃的階段;同樣的,作者的兩位哥哥已經遠離家門去闖蕩世界了,但同時,他們在房裡拳打腳踢的戲碼也還沒結束。」
1963年義大利女作家娜塔麗亞.金茲伯格寫下她自傳體的小說《家庭絮語》,在隨後三十年間,這本文風樸素、充滿抒情音感以及不時讓人發笑的小說,不僅在義大利至少賣出五十萬多冊以上,還被選為中學課外讀物。以瞬息萬變、追憶的時空跳躍,及「省略苦痛」以幾筆帶過,充滿了家庭獨有語彙,尋常而又獨具風味。以父母親為主題;以諷刺和嘲弄的語言取勝;以及以小說、雜文、小品、紀事、自傳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繁複而混雜的結構,娜塔麗亞.金斯伯格催眠般魔魅的筆觸描寫了將近三十年,在二次大戰前後一個猶太家庭,在時代的環境當中萬化的「時間影像」(time-image)。讀者就像是四腳著地,帶著剛出生小貓般未睜開的雙眼,爬進了歷史,宛如好奇的小動物在樹林裡環顧四周。一如評論家切薩雷.加爾博利所說:「就彷彿書中所講述的故事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那個他者性如此顯著的家庭,也彷彿就是我們自己的家庭。這種誘惑力毫無障礙地從作者身上過度到讀者身上,這恰好也是因為這部作品在風格和語言上都達到最樸素無華的境界,節拍準確,節奏鮮明,抑揚頓挫,張弛有度,強弱快慢無懈可擊。我們陶醉在那簡潔而淳樸的文風之中」
義大利斯特雷加文學獎。
作者簡介
娜塔麗亞.金茲伯格(Natalia
Ginzburg)14/07/1916-07/10/1991,出生於義大利巴勒摩(Palermo),猶太父親、天主教母親,雙親皆為的里雅斯特(Triest)人。三歲時舉家搬到杜林,並在此度過童年和青少年。父親為生物學和組織學學者,家中常聚集反法西斯的知識菁英。18歲在當地重要文學雜誌發表第一篇短篇故事,22歲嫁給俄裔作家和政治人物萊奧內?金茲伯格(Leone
Ginzburg),生有三個子女。和丈夫皆為隨後義大利最重要出版社埃伊瑙烏迪(Giulio Einaudi)的編輯,並以亞麗珊德拉.妥尼帕帖(Alessandra Tornimparte) 為筆名,由埃伊瑙烏迪出版社出版她第一本長篇小說《通往城心的路》(La strada che va in
citta)。二次大戰期間,隨著丈夫萊奧內.金茲伯格流離偏遠鄉間,在大戰結束前,萊奧內在羅馬因其地下反抗運動遭到逮捕,死於獄中。娜塔麗亞隨後就冠以丈夫姓氏發表並出版作品。她於1950年與的里雅斯特大學英美文學系教授加布里耶.巴底尼(Gabriele Baldini)再婚。陸續出版重要長篇小說、論文集,並曾翻譯普魯斯特和福婁拜。
娜塔麗亞.金茲伯格從1963年出版《家庭絮語》(Lessico famigliare)開始不畏懼自傳性質的寫作風格,隨後出版以家庭生活、杜林知識圈、二次大戰和法西斯政權下的義大利生命經驗的作品見長,不管用第幾人稱書寫,例如完全以書信體完成的《家與城市》(La citta e la casa,
1984)。然而這位生性謙遜、喜歡將自己在文字裡藏起來的女作家,特別習慣將自己比喻成一個第三人稱格的他,就像個第三人稱格的每一個人,在她於1991年病逝於羅馬前夕,她曾在接受訪談中說:
「相較於說出真實,捏造似乎對他來說就像在跟一窩小貓玩耍,而說出真實就像是被一群老虎所包圍。他曾經熱愛捏造就像現在他熱愛真實。但他對捏造的愛是貧瘠而冰冷的,而且什麼也沒回饋給他,除了冰冷的貪婪影像。然而現在當他試著說出真實的時候,他在凝視它的暴力及無法蠡測當中迷失了自己。那麼寫作到底是義務還是享樂呢?笨死了!都不是。對他來說,最棒的時刻,那曾是也還是,就只是活在世上。」
譯者簡介
黃文捷,1953年北京大學西語系畢業,即進入中國中央對外聯絡部,主要研究義大利政經問題,1989年退休後從事翻譯,譯作包括有《惡之路》(一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