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中國經濟成長,強化台灣產業體質 管康彥(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由於台灣早期人工相當廉價,再加上人民勤奮的個性,因此外資不斷湧入。然而,隨著台灣快速的發展及經濟的轉型,這種成本優勢已不復存在。台灣過去七十年來憑藉著經濟實力,受到國際間的重視,但是大陸過去幾年來經濟成長快速,尤其龐大的內需市場,更是其經濟持續成長的動力。世界各國正大規模地在中國大陸進行投資,大陸經濟情勢的發展對台灣地區而言,是一項嚴厲的挑戰。
中國大陸自從積極發展經濟之後,對原本已穩定發展的亞洲經濟投下一個很大的變數,中國大陸的加入已使得原本呈雁形成長的亞洲經濟變得秩序大亂,資金大量流入大陸地區,使得東南亞地區之國家因資金的缺乏而經濟停頓。而台灣做為亞太經濟商圈的一環,如何在這波浪潮中,乘勢進一步落實跨國營運和強化產業體質,值得各界深思。
過去南韓政府一直視中國大陸為敵對國之一,故嚴禁與中國大陸交易,但自中國大陸於一九七九年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及韓國推動所謂的「北方政策」之下,韓國與中國大陸間的經貿關係有急速發展的趨勢。由於地理條件與環境的近似,韓國四大集團企業:三星、現代、金星、以及大宇,基於其全球化策略以及將中國大陸視為第二國內市場,在環渤海灣地區與東北地區建立起據點,投資重工業及高科技產業,一方面可利用集團本身的技術與規模優勢,一方面並藉由購併中國大陸國營企業來開拓行銷網路。
雖然中國大陸仍然存有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環境等投資不利因素,不過大部分韓國企業對中國大陸投資環境之未來展望大都認為樂觀。在未來之投資,則從製造業逐漸擴充為服務業和流通業等。
台灣赴大陸投資絡繹不絕,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是否會造成不利影響,各界人士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而言,正面看法認為,台灣與大陸的資源稟賦不同,各擁有不同的經濟優勢,台商赴大陸投資促進大陸的經濟發展,同時可以帶給台商新的利基,加速台灣的產業升級。反面看法卻認為,台商赴大陸投資造成資金外流,將妨礙資本形成,甚至造成產業空洞化;另一方面也將造成台灣經濟對大陸的高度依賴,不利於台灣經濟的穩定成長。
中國大陸市場經濟之成長是停止不了的,現在的大陸就有如昔日的台灣,成本低廉且處處充滿機會,更重要的一點是其具有台灣所沒有的廣大市場,中國市場一直是各廠商,甚至各國家所覬覦的一塊大餅。展望國際分工趨勢,台灣應找好自己的定位點,以免在國際舞台中,喪失自己的競爭優勢。台商到大陸去,不盡然會造成產業空洞化的問題,應該只是產業生態分佈的調整;但對台灣來說,如何強化產業體質與提升經營水準以因應未來的發展,才是當今政府與企業所應三思的課題。其實兩岸在經濟上是命運共同體,唯有消除隔閡,彼此合作,才能齊步向新中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