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摩羅,為大陸最具代表的思想隨筆作家。’98年推出其第一部作品《恥辱者手記》即轟動大陸文壇,也奠定了其在學術界的地位。文壇人士對摩羅的作品均有很高的評價,在校園、學術界、讀書界也均引起廣泛的討論。其創作精神更被譽為傳承魯迅的精神戰士!
本書為一短文集,合計收錄123篇文章,共計18萬字。2002/1在大陸出版後即成為銷售排行版的暢銷書,亦激起了一陣學術文評界的「摩羅旋風」。
本書寫作一改摩羅以往強烈的批判色彩,投入更多對於人性、文化、社會的關懷。
在八卦充斥、無病呻吟之作為患的台灣讀書界,這是一本可以淨化心靈、引發讀者思考的好書。
作者簡介
摩羅,本名萬松生。
1961年出生於江西省都昌縣一個農民家庭,在農村最惡劣的條件下接受中小學教育。1978年考入九江師範專科學校學習中文專業課程,1981年畢業後在都昌縣任中學語文教師十餘年,1993年考入華東師大中文系學習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碩士課程,1997年獲得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北京印刷學院。
1985年開始發表雜文隨筆,1987年開始發表小說,1996年開始發表文學批評方面的論文。《論當代中國作家的精神資源》、《論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論中國文學的悲劇缺失》、《面對黑暗的幾種方式──魯迅到張中曉》等論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關於汪曾祺、餘華、張煒、劉震雲、劉亮程、巴金、蕭紅、王曉明、孟繁華等作家批評家的研究以及文革時期底下文學研究亦受到同行好評。隨筆作品《巨人何以成為巨人》、《孤獨的巴金》、《大作家劉震雲》、《什麼是寫作》等得到眾多讀者的稱道。
- 主要著作
《恥辱者手記》,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自由的歌謠》,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出版。
《因幸福而哭泣》,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出版。繁體版本2003/02台灣情報文化出版。
《不死的火燄》,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出版。繁體版本2003/02台灣情報文化出版。 - 獲獎作品
《深的山》﹕1989年獲得江西省短篇小說獎。
《論當代中國作家的精神資源》﹕1996年獲得《文藝爭鳴》優秀論文獎。
《論中國文學的悲劇缺失》﹕1997年獲得《文藝爭鳴》優秀論文獎。
《論餘華小說》﹕1998年獲得《文藝爭鳴》優秀論文獎。
《文學的尊嚴》﹕2000年或《當代作家評論》優秀論文獎。
《巨人何以成為巨人》﹕被選入《大學人文讀本‧人與自我》(廣西師大出版社)和《中學人文讀本‧白話的中國》(中國和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