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字
- 作者:霍桑
- 原文作者:Nathaniel Hawthorne
- 譯者:黃友玲
- 編者: 張復先
- 出版社:希代
- 出版日期:1999-08-06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116195
- ISBN13:9789578116191
- 裝訂:平裝 / 27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North American Review(1879.9)
~美國著名作家、評論家Henry James(1843~1916)
「我們都是以一顆真誠無比的心做著事情。」繡掛紅字的女主角如是說...
張復先
閱讀《紅字》,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全書裡充斥著清教倫理,或許我們會懷疑這樣的表現手法是否在作者寫作當時已不合時宜;但實際上,以這樣的時代背景與故事本身所產生的衝突,使得作品迸射出真實人性的光輝,是有著無法壓蓋的動人力量。
其實,《紅字》並不是要表現姦淫的苦果,而是將過去活生生的社會人性層面作一個真實現場的演出。相較於清教徒社會的保守,中國古代社會中對於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封建時代的中國,對於女性的壓制與迫害,絕對不亞於外國宗教對於女性的拘世,例如:貞節之說,三從四德之法,不勝枚舉的例子,要女性徹底地臣服在男性的權威之下。
然而,當我們跳脫出兩性長久以來權力爭執的歷史眼光時,《紅字》便成了人性道德欲望的發抒。這種超越時空的特殊意義和象徵,適用於任何赤裸裸的人類處境。
德國近代哲學家康德,其死後在墓碑上留也兩句話:「在我的頭上是浩浩眾希的天空,在我的心中則是存著道德的法則。」天空之廣大、深奧,是一個不能改變的必然世界,而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也必然有一套道德法則,經由自身的「自我立法」之後,我們開始彼此為要據,自由抉擇,而由此再做一樹枝的分支,社會道德於此成型。
以這樣的邏輯來發展,道德的成型與發展,原是來自於人自身的決定,但是歷經時間的沈浸,它必然會反客為主,道德的意識型態於焉成型之際,人們便自無意識的情況,就得接受這樣的群體價值觀念。
從各種觀點來看,這樣的情況好壞與否,見仁見智。在此,霍桑的作品《紅字》卻提供了我們一個對道德價值評斷反省思考的機會,在當下的制度體制下,提醒了我們為自身存在的自由意志價值預留一個空間,當然,以這樣的動作來對抗傳統,是需要有相當大的勇氣的。
這樣的一股勇氣,在《紅字》一書中,藉著女主角赫思脫的情欲自主,表現無遺。我們從她對自己的「情欲選擇」這個角度來看,她確實是以無比自信的態度來看待自己前的「紅A」,縱使她心中仍存有當時代女性的道德評斷,在內心的堅持與外在的壓力下,呈現了一部撼動人心的作品。
這樣的文學作品,以其前所未有的真誠無比的想像力,來實證其成為經典的魅力所在,其感動人心的真實情節,其洞察人性的如椽巨筆,我們可以發現其在時代裡的共義性──真實的人生才是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