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近代化問題困繞了近百年多少中國知識份子,但筆者一直相信,近代化就是面向世界。
而向世界是一個不容易的課題,不是可以輕易處理的。其中一個方向是要深入地反省中國的知識傳統,並思考支持這個傳統的知識分子的社會角色。太多中國人寧願作知識分子,但太少人肯當學者了。世界太過複雜,面向世界是嚴謹的工作和使命。因此我們對於世界和世界史必須有一種根本的求知決心,用最嚴肅的態度去瞭解它使中國人的生命價值和近代世界人的生命價值真正合契而交流,交互為用,相輔相成。
在筆者這本集子中,讀者很容易看到筆者所宗信的歷史學的信念,以及筆者所主張歷史是一門獨立學問的看法。當然,十多年的思索使筆者已經又漸漸回來相信歷史或人文科學的知識,其根本也仍必須建構在理性上面,因此是和自然科學相通的。但是從求知的立場來說,要瞭解人和他的文化,那便必須從歷史開始,這是無可否認的。
「歷史便是世界史」大致上可以有下面三種意義:首先,沒有一個文化可以不借用其他文化的發明或影響而獨立發展的。提倡「中國史與世界史」的命題就是希望學者會不斷地檢討中外文化交流的內容和過程。這就帶我們進入「歷史便是世界史」的第二重意義。比較歷史可以幫助我們對於一些歷史上的難題有另一種向度,而往往是發前人所未發的瞭解。在這本書中,讀者到處可以看到筆者借用由世界史的訓練所獲取的眼光來處理中國歷史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