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書收錄了三百六十餘則歷史事件,並以文學的手法適當地加以描寫,簡單地勾勒出每個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
整套書的編輯方式,除了將史料上大多以陰曆記載的事件換算成目前較為普遍的陽曆時間,並採用一月一本、一天一則的型式,以便於讀者翻閱。
題材涵蓋政治、文學、藝術、科技、宗教、民俗、名人軼事……內容橫跨上古到現代。宏廣的取材範疇,是深植人文素養的基礎。
以故事化、戲劇化的筆法呈現史實,並對於相關的歷史名詞加以說明;豐富、珍貴的歷史照片更可以加深讀者的印象。
這套書收錄了三百六十餘則歷史事件,並以文學的手法適當地加以描寫,簡單地勾勒出每個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
整套書的編輯方式,除了將史料上大多以陰曆記載的事件換算成目前較為普遍的陽曆時間,並採用一月一本、一天一則的型式,以便於讀者翻閱。
題材涵蓋政治、文學、藝術、科技、宗教、民俗、名人軼事……內容橫跨上古到現代。宏廣的取材範疇,是深植人文素養的基礎。
以故事化、戲劇化的筆法呈現史實,並對於相關的歷史名詞加以說明;豐富、珍貴的歷史照片更可以加深讀者的印象。
十月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十月二日 秦代兵站遺址被發現
十月三日 辛棄疾壯志未酬
十月四日 史建寒山寺
十月五日 唐文宗崇尚節儉
十月六日 王勃作「滕王閣序」
十月七日 城門樓上的箭簇
十月八日 亞羅號事件
十月九日 不諳外文的翻譯家林紓
十月十日 辛亥革命爆發
十月十一日 唐朝首建安西都護府
十月十二日 臺灣建省
十月十三日 史可法戒酒守揚州
十月十四日 開出黃山通天路
十月十五日 楊繼盛從容就義
十月十六日 漢人移居臺灣蘭陽平原
十月十七日 范仲淹登上岳陽樓
十月十八日 火燒圓明園
十月十九日 審判中日戰爭罪犯
十月二十日 血濺朱雀門
十月二十一日 愛國華僑陳嘉庚
十月二十二日 西學東引話嚴復
十月二十三日 馮玉祥政變
十月二十四日 貴州苗民起兵
十月二十五日 鬼子投降,臺灣光復
十月二十六日 孫中山第一次起義
十月二十七日 唐朝散文家柳宗元
十月二十八日 建康貢院建成
十月二十九日 比鄭和還早的航海家出航
十月三十日 霧社慘案
十月三十一日 天安門的由來
歷史萬花筒
這是一部奇特的歷史書。
這是一套別開生面的小百科。
這是一支令人眼花撩亂的萬花筒。
被歲月塵埃所淹沒的往事在這裡重現,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的浪花在這裡匯集。
只要轉動一下,你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幅歷史畫面,或使你振奮,或引人深思,或使人扼腕長嘆。
不管你是愛還是恨,不管你是喜還是怒,它依然如故,默無聲息地在長河中奔流。
這就是歷史。
一談及歷史,或許有人早為它嚴肅沉重的刻板印象而卻步。因此在企畫這套「中國歷史365小百科」之時,我們希望能夠做到像家喻戶曉的阿拉伯名著「天方夜譚」一樣,讓歷史變得鮮活,變得更生動傳神,變得像萬花筒般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給。
因為我們心想,大部分人每天都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上班、下班、上學、放學、做功課、看電視、打電話聊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其實一晃眼就過去了。但是如果每天都能抽出一點點時間,看看書中每天發生的事件,或許贊同,或許批判,你的心中一定會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順便和家人、朋友討論一下彼此的看法,許多觀念、共識,不就是在這樣的閒聊當中激盪、累積的嗎?真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天方夜譚」裡的主角──聽故事的蘇丹,或者是說故事的新娘。也都可以藉由像這樣聽故事或說故事的過程,讓自己的生命得到不可思議的變化──或許是性格改變了,或許是表達能力提高了,或許更能包容不同的思想,或許知道更多的常識……
在我們所選取的三百六十餘則事件中,我們試著用文學的手法,將中國歷史上發生在這天的故事,適當地加以編寫,並簡單勾勒出此一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而整套書的編輯方式,除了將史料上大多以陰曆記載的事件,換算成目前較為普遍的陽曆時間,並採用一月一本,便於翻閱之外,更希望它所呈現出來的整體面貌是──
(一)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既然是歷史小百科,取材方面當然要如萬花筒般豐富多變,舉凡中國歷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戰爭,或是影響深遠的文學、藝術、科技、宗教等,以及重要的考古發現,甚至是在正史中不太起眼,卻異常有趣的名人軼事……都有可能被我們收錄其中,沒有特別重要的,我們則以臺灣為優先考量,收錄臺灣方面的歷史事件。此外,也兼及香港與海外華僑的資料。我們希望這套書能儘量呈現全球華人的共同經驗,而不自限於某時某地。
(二)常識面寬,詳略得宜。我們認為常識比知識更有價值。生活要過得好,與常識是否夠豐富有密切的關係。許多擁抱著龐大知識的專家,卻不見得有能力面對專業以外的生活。因此對於一些能充實生活學問的小故事,我們也儘量選取。由於資料蒐集上的困難,有些事件因為年代久遠,時間上難以定論。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發現,在某月某日那一篇記載的那件事,時間好像模糊不清。那是因為我們只知道大概在那段期間內,有這麼一件事發生,卻無法確知正確的日期。之所以收錄這件事,是不想在取材上太過受限,而使得整套書在史觀的呈現上,顯得支離凌亂。
(三)深入淺出,輕鬆易讀。我們並不奢望這套書能為專家學者引經據典之用,但也儘可能做到知識姓、思想性、資料性、趣味性、通俗性、可讀性的有機結合。希望讀者以看故事的心情,在茶餘飯後隨手翻翻,輕輕鬆鬆、自自然然地讓歷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成為「日用而不知」的學問。它也許可以是學生們最沒有壓力的歷史課外讀物,也許可以是朋友間談天說地的話題,也許是待人處世的好借鏡,也許是思考事情的依循,也許是……
只要你願意,請隨時轉動這支別開生面、令人眼界大開的萬花筒。你會發現,我們的生命,都將在這條歷史長河中得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