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療癒

情緒療癒
定價:280
NT $ 110 ~ 252
  • 作者:丹尼爾.高曼
  • 原文作者:Daniel Goleman
  • 譯者:李孟浩
  • 出版社:立緒
  • 出版日期:2010-07-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845340X
  • ISBN13:9789578453401
  • 裝訂:平裝 / 31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心性擁有強大的治療能力

  本書收錄EQ作者丹尼爾.高曼等十位傑出西方心理學者,與達賴喇嘛在達蘭薩拉(Dharamsala),會商第三次「心性和生命會議」的紀錄,會中討論心性和生命科學如何與宗教建立溝通的橋樑。

書中為我們解答了下列問題:

  心性有治療身體的能力嗎?
  免疫系統和情緒之間的關聯若何?
  倫理學是否有生物學的基礎?
  死亡如何幫助我們了解心性的本性?

   這些心理學家、生理學家、行為醫學和哲學領域的專家,分別陳述他們研究領域的重大發現,並與達賴喇嘛及一些傑出禪修師一同討論。

  他們相互分享知識成果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增進彼此的瞭解,也是想對情緒體驗和健康之間的關係,得到一些新的洞察。

  西方生理學家、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只有在近二十年來,才摸清情緒狀態和身心健康的相互影響關係。可是,佛教思想家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覺察心性擁有強大治療能力。這次會議能夠請到西藏佛教的最高領袖出席,等於是促成了東西思想的交流和整合。

  SQ:靈性智商(Spiritual Quotient)

  IQ:是做事,EQ:是做人,SQ:是寓修行於做人做事之中。

主編簡介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Ph. D.,)

  丹尼爾.高曼博士為《紐約時報》撰寫行為科學的專欄,他的文章已經獲得兩次普立茲獎提名。著有《EQ》、《冥想的心性狀態》(The Meditative Mind)等書。

作者簡介

法蘭西斯科.瓦瑞拉博士(Francisco Varela, Ph. D.,)

  巴黎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發表過很多論文,也寫了十一本書,其中包含了《形體化的心靈》(Embodied Mind)一書。

克里夫.沙朗博士(Clifford Saron, Ph. D.,)

  紐約市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心理學家。

里察.戴衛森博士(Richard Davidson, Ph. D.,)

  威斯康辛大學情感神經科學的實驗室主任。

丹尼爾.布朗博士(Daniel Brown, Ph. D.,)

  哈佛醫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助理教授。共寫了八本書,研究禪修傳統有二十五年之久。

李義雷博士(Lee Yearley, Ph. D.,)

  史丹福大學的宗教學教授。他是《孟子和阿奎那:勇氣的理論和概念》(Mencius and Aquinas: Theories and Conceptions of Courage)一書的作者。

丹尼爾.高曼博士(Daniel Goleman, Ph. D.,)

  《紐約時報》的科學專欄作家,以及《EQ》一書的作者。

莎朗.沙茲堡(Sharon Salzberg)

  麻州巴瑞郡內觀禪修社(Insight Meditation Society)的教師。她是《慈愛:幸福的革命藝術》(Lovingkindness:The Revolution Art of Happiness)一書的作者。

喬.卡巴金博士(Jon Kabat Zinn, Ph. D.,)

  麻大醫學中心減輕壓力和鬆弛課程計畫的指導員。他是《隨處自在》(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一書的作者。

譯者簡介

李孟浩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東風雜誌》主編,現從事翻譯與寫作及主持心理學報告工作室, 並與中區五

 

目錄

  • 《序1》身心療癒鄭振煌
  • 《序2》二十一世紀新的醫療挑戰李明濱
  • 《譯序》sQ和EQ 李孟浩
  • 導論:古老智慧與生命科學的交流
  • 第一部  倫理學
    • 德行的思考:個體主義.完美主義.理性主義
    • 情緒和身體的互動:從憤怒、敵意、憂鬱、悲傷、自憐、無望、壓力、 焦慮到平靜、樂觀、自信、喜悅、慈愛
  • 第二部  生物學的基礎
    • 身體的自我:身體有一種調節自身存在的智慧
    • 大腦和情緒:右腦調節較負面的情緒如沮喪,左腦調節較正面 的情緒如快樂
    • 壓力、創傷和身體:使人瘋狂的不是死亡這一類生活的大改變,而是 在沒有多少時間時,鞋帶卻鬆了
  • 第三部  修行技巧和醫菜
    • 正念的藥方:真理之道不需精緻複雜,簡樸中自有大力量在
    • 行為醫學:使用心性能力產生身體治療效果
  • 第四部  情緒和文化
    • 慈悲是最高的神學美德:基督宗教和佛教的德性觀
    • 自尊的根源:歷史和文化條件會引發出新的情緒或表達方式嗎?
      • 第五部  覺識的本性
        • 內在覺醒:心性、腦部和身體的交談
        • 生命與死亡:意識的細微層次:達賴喇嘛指出,死後經驗和禪修境界等現象,有不為神經科學所知的細微意識層面,可以用來挑戰西方神經科學的典範
      • 第六部  普近的倫理學
        • 醫學和慈悲:人類生命是建築在人類的感情上
      • 附錄:心性和生命機構
 

二十世紀新的醫療挑戰

台大精神科教授  李明濱

  值此二十世紀末期,科技之蓬勃發展,物質生活也倍受強調,人性關懷倍受重視,特別是在醫學領域之內,所謂「全人醫學」(holistic medicine)的理念也已受臨床醫學家及醫學教育者的普遍重視,身:全、靈三面兼顧的生理心理社會倫理醫療模式也形成科技發達的警示模式。許多慢性病特別是意外傷亡與自殺自一九九八年起已躍入本國十大死因之列,這些慢性病的醫療往往與情緒因素息息相關;眾所皆知,焦慮、憂鬱與憤怒已是現代社會的寫照。

  本書嘗試透過宗教家,及各科系之科學家的對談互動與印證,闡明情緒及其相關因素與健康的重要關係;綜合而言,情緒因素是疾病發生的重要貢獻因子,但絕非充分條件或必要條件。也就是在其他的因素如遺傳、生理、環境等因素為基礎之下,情緒因素扮演了催化因素。因此對於與壓力相關的性格因素如焦慮、神經質、強迫性、不善情感表達等性 格因素並不一定都會造成生理疾病,不過能擁有理性及成熟的性格與因應策略,不論對心理或生理健康而言都定必要的。

  透過心身醫學的研究與發展,心理社會因素與健康及疾病的相互關係已得到證實。動物實驗早就證實環境或生理壓力可以改變動物的神經生理、神經內分泌、甚至免疫功能;而就臨床醫療觀察,更常發現心理因素對於疾病的誘發、或病裡的惡化扮演了某種重要的角色。然而就人而言,在科學研究或實驗設計上,尚無法整體性及系統性地完全證實其相關作用機轉;因由壓力、情緒至疾病之間的作用途徑與機轉牽涉相當複雜,舉凡個人針對壓力的感受、認知解釋、個人的體質、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系統、生理反應等等都牽涉在內。當然部份動物研究資料已支持心理、壓力與生理變化問的媒介機轉主要是經由下視丘的作用。

  就個人過去近二十年的臨床經驗而言,深深覺得精神病患與身體疾病的治療與癒後深受情緒影響,其中最常見但也是較具難度的是如何健康地處理憤怒或敵意,我認為這將是二十一世紀醫療人員及人類健康的一大挑戰。就心理層面而言,極度的憤怒與自卑、挫折密切相關;而憤怒亦有其生理與遺傳基礎。憤怒的表達亦深受教養、環境等學習因素而影響;臨床上對於極端的憤怒表達方式,應視同一項症狀、一個問題來加以診斷分析,才有辦法對症下藥。不當的憤怒壓抑會造成心身疾病,而過度的敵意表現也可能危害健康,甚或造成社會問題。

  相信讀者看完本書,除了更能深刻體會心理、倫理與健康的關係外,對於負面情緒如憤怒、自卑的形成、表達,必能深入瞭解;甚而由宗教家的修行體驗與理念,得到啟示而能學到更適當的表達方式。本人有機會先過目此一精湛譯本,深感榮幸。亦期望社會人士及醫療人員在人際互動及臨床診療的體驗中,能正視情緒的表達與處理。如此對自己、兒女、家人及病患的身心照顧必大有裨益。

  情緒的調控對疾病的發生、診治與健康的促進扮演某些重要的角色。情緒的處理方式因人而異,不當的情緒反應首重其鑑別診斷及根本原因之分析;宗教情操的涵養與修行,對常人而言,有助於個人價值觀的認知、道德的正面修行及行為的規範,同時間接地透過宗教儀式活動而獲得情緒與社會的支持。但讀者不應忽略不當或過度的情緒很可能是精神症狀或身體疾病的表徵之一,因此面對此種情境仍應尋求合宜的治療以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方可避免無謂的心理社會或生理併發症,不應「以偏概全」、「捨本逐末」只關注於情緒之調適面。切記宗教、心理、社會或行為相關之處理只是整體治療的部份,若能抱持此一正確的態度閱讀本書,則對健康促進與人際和諧必大有助益。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暨附設醫院精神科教授兼主任,並擔任醫學院共同教育室主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9
    $110
  2. 新書
    79
    $221
  3. 新書
    79
    $221
  4. 新書
    85
    $238
  5. 新書
    88
    $246
  6. 新書
    9
    $252
  7. 新書
    9
    $252